李金莲,女,中共党员,出生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新乐村。2016年毕业于www.2396196827.com 语文教育专业。

作为云南维西县新乐村仅有的两名大学生之一。2016年大学毕业后,李金莲决定回到家乡支援脱贫攻坚工作,回乡的李金莲做起了信息采录员,她一边协助父母种养殖,一边辅助村委会的工作。在村里,她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各种难题,发挥大学生的作用。比如,村民在看一些墙报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字、句或是不理解的地方,李金莲都会很细心的跟他们讲解与解释。再如,很多乡下的老年人,存取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操作,每次上街都会遇到这样的人,她都会主动的帮助他们。李金莲的热心和奉献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所以她的工作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肯定与支持。

2017年李金莲当选为迪庆州人民代表。履职期间,她反映人民的心声,自觉主动地走到百姓当中去,了解百姓的冷暖困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因为渠道不够畅通难于解决或者急于解决的问题,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李金莲说;“我知道现在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我坚信,年轻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不断在实践中证明自己。”
2018年李金莲被选上了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为云南代表团最为年轻的“90后”代表,李金莲一直关注着家乡的道路基础设施、留守儿童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她注意到,村里大学生多了起来,她家的村民小组就出了二三十个大学生;因为扶贫政策,留守儿童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让她犯难的是,一些留守儿童因各种家庭原因,性格叛逆,时常与家人闹别扭,不愿意上学。那时,只要听到有孩子辍学信息,李金莲必定第一时间带上小礼物,亲自上门劝孩子回到课堂。那一年,她劝回了三四个学生重返课堂。
2018年,李金莲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村里还有一个村民小组没通水泥路。去年两会闭幕后,她多次建议政府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她说:“有公路不一定能致富,但是没公路一定不能致富。”建议得到当地政府重视后,2018年10月,道路施工开始了。“路修好了,最激动的是村里的孩子。我上学时走一趟山路需要四五十分钟,现在小孩子们上学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李金莲说。
回乡工作这几年,李金莲发现同村的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有的人毕业了却不急着就业,而是待在家复习考“铁饭碗”工作。大量年轻人回乡备考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他们的就业困惑。在维西县,农村家庭供养大学生并不容易,父母勒紧裤腰带帮孩子交学费,不少孩子到了学校还要靠打工赚生活费。在农村,家长观念还比较保守,总希望孩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李金莲发现,在乡邻眼里,“体制内”的工作才“有面子”,真正愿意扎根农村干一番实事的年轻人却凤毛麟角。因此,李金莲指出,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但如何让贫困地区青年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难题。她建议,应特别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特别是要千方百计畅通贫困家庭学生的就业渠道,以此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她还注意到,近年来,人社部门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例如公益性岗位,乡村教师等。“但这些岗位收入不高,有的月薪还不到两千元,从长期来看难以留人。农村要想留住年轻人,不妨提高公益性岗位的工资,用待遇留人。”“解决这个问题,还应找到‘领头雁’,带动更多青年在本地创业。”她说,帮助农村青年发展,国家投入是重要保障,但是也要形成政策闭环,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帮助青年人找到更多的出路。

2019年,李金莲成了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书记员,院领导把她安排在研究室新闻中心。入中院工作以来,李金莲依然不忘初心,做好岗位上的工作的同时,也在了解关心群众的困难问题,并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虽然现在不在村里工作了,但李金莲依然牵挂着村里的老乡们。她说“农村的很多养殖户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不能够掌握政策发展趋势,也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情况,以及分析种养殖成本等等,所以,我会关心关注老百姓的种养殖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给足他们意见建议”。
“遇到再多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要记得,有的花是春2020天开放,有的是夏天,有的甚至是秋天、冬天才开放”,这是李金莲的座右铭。作为一名“90后”人大代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一名当代大学生,李金莲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自强不息”。
以下是新华社,迪庆日报等媒体对“90后”李金莲的相关报道。
1.新华社

原文:
为什么不留在城市发展?李金莲说,毕业的时候不是没有纠结、犹豫和徘徊,但一想到村里的落后状况,就决定回去与乡亲们一起改变和发展。“乡村振兴太需要人才回流了,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90后’一样有能力、有担当。”
回到家乡的李金莲成了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村委会工作人员不会操作电脑,她帮助辅导;走村入户搞扶贫调查,她第一个冲在前,以活泼热情的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赢得村民的信赖;她鼓励村民们立足自然本地优势,种植药材创收。
谈到家乡发展变化,李金莲感慨道,党和政府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八年前,我们傈僳族村寨的房子都是木楞房,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砖瓦楼房,农村普遍已经铺了水泥道路。
“当然,我们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定距离,脱贫攻坚还存在很多困难。”李金莲说。
扎根农村,李金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有感触。她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关注方方面面,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等。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育和增强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乡村振兴需要优秀人才引领。”李金莲说,我们村积极种植中药材,但是因为农户不懂专业技术,不掌握市场动向,产业整体发展得并不太好,急需组织大家发展专业合作社,摆脱“散小弱”。
“乡村振兴要抓好教育扶贫。”李金莲说,尤其是针对地处偏远、人口数量较少、发展落后的“直过民族”,教育的进一步普及,能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机会摆脱贫困。傈僳族属于“直过民族”之一,傈僳族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在国家公职人员的比例也很低,所以建议加大对“直过民族”人口的教育帮扶力度。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启蒙。”李金莲说,目前乡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在增加,希望更多优秀人才将先进文化带回农村,改变村民思想观念,促进乡村与外部社会沟通互动,逐渐开放进步。
2.中国新闻网

原文:
“改变家乡贫困现状!”跟记者说起梦想,“90后”傈僳族姑娘李金莲这样说。
“虽然离梦想还有一定距离,但傈僳人拥有‘上刀山、下火海’的精神,梦想一定能实现。”李金莲所说的“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的传统习俗,被认为是族人勤劳勇敢的体现。
云南是中国“直过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区,除傈僳族外,还有独龙、德昂、基诺等一共9个“直过民族”。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聚集区民族贫困发生率高。
2013年,云南维西县攀天阁乡新乐村的李金莲离乡追梦,走出大山求学,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李金莲放弃在外工作的机会返乡筑梦,投身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贫困中来,到贫困中去。”李金莲坦言,自己也曾纠结、犹豫和徘徊过,但想到村里的落后状况,就决定与乡亲们一起去改变。“‘90后’虽然年轻,但责任和担当不能少。”
作为村里的“高级知识分子”,李金莲待人热情礼貌、乐于助人,获得村民的好评。2018年,她多了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
第一次去北京,李金莲感触颇深。“从家门口到最近的公路,需要步行1个半小时;维西县不通高速,从县城到昆明,需要12个小时车程;从昆明到北京,只需要飞行3个小时。”
民航日行千里、高速四通八达,外面的世界在急速发展变化……首次赴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给李金莲留下了很多深刻印象,也种下了“修路致富”的梦想种子。
李金莲提出,希望能够尽快打通农村边远地区交通“最后一公里”,并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2019年1月,李金莲的首个梦想实现了,一条3公里长的道路修进了村子。“路修到哪儿村民就骑着摩托车跟到哪儿,大家很开心。”
有了路,李金莲开始用心构筑自己新的梦想——通过中草药种植、蜜蜂养殖等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直过民族’增收渠道单一。”李金莲说,“想自己先做出成绩,这样乡亲们才能信任我。”
今年,在家乡人的期盼中,李金莲再次来到北京。她带着“开发建设维西县碧罗雪山国家公园”“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希望更多村民在保护好家乡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更多收入。
针对9个“直过民族”,云南制定了《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探索实行“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云南省省长阮成发此前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19年,云南将确保7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有政府的支持,我更有信心坚持自己的梦想。”李金莲说,“为‘直过民族’同胞多做一些事,我才敢接受那么多给代表的掌声,才能无愧于心
3.人民网

原文:
李金莲代表:“傈僳族群众生活很幸福”
人民网本地站2018-03-09 09:06
原标题:“傈僳族群众生活很幸福”
“阿爸阿妈,我在北京学到很多东西,等我回来好好讲给你们听。”身着一身漂亮傈僳族服装的李金莲代表一脸兴奋,对着手机视频边说边笑。电话另一头,传来傈僳山寨乡亲们欢快的笑声。
休息时间,李金莲就会打开手机,第一时间把每天会上了解到的好消息与家人和乡亲们一起分享。尽管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北京,但她的心和家乡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90后”代表李金莲活泼、开朗、热情,直言快语,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新乐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是云南省代表团年龄最小的代表。她记得,来北京之前,平时少言寡语的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民选你当代表,你就要用心为群众说话。”
“傈僳族群众‘阿时阿克嘎尺哇’(生活很幸福)!”不管是大会发言,还是面对媒体采访,李金莲都会真诚地用本民族的语言表达感恩之情。她深深知道,这句话后面承载着太多的内容:
过去村里的房子都是木楞房,如今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砖瓦楼;
过去村中只有羊肠泥土路,如今许多地方都铺上了硬板路;
过去乡亲们喝水要靠人背马驮,如今水管已架到家里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来;
过去黑灯瞎火,如今到处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器;
过去村庄卫生脏乱差,如今大家安装了太阳能,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
过去孩子上不了学,群众生病没着落,如今上学不花钱,看病就医有医保,还有很多惠民好政策……
李金莲说,今昔对比,家乡的变化数不清、说不完。
今年是李金莲第一年履职,她重点关注身边事。她提出,希望能够尽快打通农村边远地区交通“最后一公里”。在她的家乡,还有一些村组没通公路,乡亲们的愿望很迫切。她还希望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李金莲说,作为新代表,自己的履职路才刚刚开始。今后,她将花更多时间去学习、调研,把视角放得更宽一些,提出更有分量的建议。
4.迪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