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2396196827.com 本科教学工作诊断性评估
专家反馈二级学院整改建议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提高思想认识
1.建议加强对应用型本科内涵的学习理解,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强化质量和规范意识,紧扣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培养的新途径,并以此来补充和提升校内教师资源不足的困境。
2.紧跟中央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一是落到实处,立足解决当地的现实问题,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应用型人才配培养思路,和从当地产业及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从而设置相关专业的意识。
(二)梳理支撑材料
1.请各二级学院认真梳理能够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材料,重点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专业设置初衷和基本情况是如何考虑结合当地的行业和区域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说明。
2.请各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以上建议对支撑材料进行凝练、充实和完善。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入
1.深化产教融合理解,吃透中央的意见内容,强化校企合作,体现应用型教育。
2.课程体系应体现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
3.实践实验课程,生均费用应有保证,实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二、教学管理
1.加强发挥教研室作用,加强教研室活动开展数量、丰富教研内容。
2.教学计划表过于简单,计划表的制定与修改没有审核程序,计划与实际执行不符,无相关监督机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表的修改和执行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并增加过程材料。
3.教师教学能力、质量意识和教学设计能力还不强,教案与讲稿的关系、作用不清。例如:教师的教学大纲内容和教科书的目录高度重合,第一章就是第一课,第二章就是第二课,一本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学生教育的需求。例如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够用于工作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无法交流的哑巴英语。建议:改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表的编写,突出重点难点内容要求,明确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实验教学大纲,内容、要求、方法和过程化评价标准等。全面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强化薄弱环节跟踪管理与提升,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www.2396196827.com 效率;构建开放、互动、动态、多元的有质量的课堂。例如:增加教学过程的评价环节,进而把握教学进度。
三、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加强说课磨课活动组织,提升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能力。转变传统观念,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
(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1.加强以问题导向的启发式、参与式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创新课堂互动模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自我反思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答复学生。
2.强化重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形成评价环节来把握教学进度,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3.讲课时要突出并重点讲解重难点,并加强注重授课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感、要细致。
(二)创新教学手段利用
1.青年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够,课堂教学不够生动鲜活,建议多增加本土案例、事例等的融入。老教师也要注重加强对教材的深挖与拓展。
2.强化混合式、翻转式教学,提升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课堂讲授中,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体验和收获。依据课程重难点和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增加授课信息量,而非仅局限于ppt或讲稿内容。应当适时进行有效补充,切勿过分依赖PPT进行照本宣科式讲授。
4.加强以问题导向的启发式、参与式学习,而非停留于简单问答。
5.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板书的使用,重点内容可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三)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程教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个别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走形式,尚未完成的教学内容的反思已存在于打印的教案中。
四、试卷
1.应注重试卷内容质量的提升。
2.部分课程没有《考试大纲》,提供了考试大纲的课程则内容十分单薄且不规范,仅有章节名称和内容标题。
3.任课教师填写的《成绩分析表》内容与实际成绩吻合度不高,如某门课程期末考试60分以下7人,占21.21%,60-69分16人,占48.48%,80-89分3人,占9.09%,90分以上1人,占3.03%,是明显的偏态分布,但成绩分析报告为:该课程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最高分91分,最低分45分,说明试卷难度适中,而试卷和试题的难度系数均有专门的计算公式,显然,这样的结论存在科学依据;最后一个交卷的学生用时1小时35分钟,说明题量适中,以最后一个交卷的学生简单作出题量适中的判断,也缺乏说服力。教研室审核意见为:分析合理,成绩分析正常。
4.出现不同年级同一门课程的成绩分析描述基本一致,仅只是数据发生了变化,改进措施与存在问题分析相关度较低等情况。同时,多门课程或班级成绩分析表中教研室负责人和分管副院长审核意基本一致,描述为“分析合理,成绩分布正常”和“成绩基本正常”。
5.个别课程试卷重复率较高,如某门课程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两个学年的期末试卷仅对A、B卷进行了交换,部分小题顺序进行了调整,题目内容完全相同,且上一年级有不及格学生,说明B卷已经启用。
6.近三年试卷及相关材料装订不统一,有些用试卷袋,袋中内容没有装订,有的只装订考卷,容易导致资料混乱或遗失。
7.试卷分析、成绩分析问题。建议:关于教育评价的内容,学院领导的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可靠性,即信度;二是难度系数,而不仅仅只是数字的罗列,要有分析,有改进,有反思。此外,试卷不同年份不能雷同。
五、毕业论文问题
(一)指导教师问题
1.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对于个别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突破学校规定;从抽查的二个专业两届学生的202份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情况看,一是缺少来自工程一线的真实课题,指导教师也无企业或行业导师,甚至有一定的助教独立承担了指导任务。
2.个别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填写内容过于简单,如某位学生指导教师第一次指导内容为“查阅文献资料”,第二次为“选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等,5次指导记录均为一句话,另一位教师第一次指导内容为“进行实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第二次为“选定论文题目,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几乎与第一位教师的描述一致。从内容看,其实是学生毕业论文计划(只有月份,没有具体日期),而教务处统一制作的该表的备注为:此表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态记录表,供学生在接受教师指导时使用。显然,其记录内容与填表要求完全不一致。
(二)选题方面
选题不够严谨,有的论文题目过于宽泛,甚至是云里雾里,如《极地冰川融化对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轨道离心率对行星接收到寄主恒星辐射能量的影响》、《基于物态参量的宇宙年龄估算》等,明显超越本科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标准,使得论文(设计)的质量难以控制,达不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标和意义;一个非师范专业论文中,竞有51.7%的论文选题与中学教学有关,这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规范方面
1.规范意识仍需加强,论文成绩中涂改、登载错误及缺失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三条建议:一是应将论文查重检测报告添加到学生指导手册上或档案里;二是增加开题答辩环节,开题环节仅有指导教师同意就开题,而无答辩环节,这也反映出我们执行和质量监控存在问题。应将导师组打分的支撑材料附在毕业生论文相关材料中,并在相关记录中有体现。例如,美术学专业毕业设计有特色有亮点,但指导手册上答辩过程、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组成就3张空白表,无任何痕迹的记录,最后的成绩表中也无答辩委员会主任的签字。第三个建议是应将对毕业创作作品展评定的成绩及评定小组的意见填写到相应的表上。
2.专家调阅的试卷、论文等材料装订和完整性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3.毕业论文一生一档,重视过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