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通知    07-19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讨论会的通知    07-16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材料撰写的通知    07-16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工作安排    07-16      · 关于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    07-15
 
 
 首页 
 文件通知 
 上级精神 
 学习材料 
 学习交流 
 媒体评论 
 工作动态 
 工作简报 
 专家解读 
 学院首页 
 
  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交流>>正文
对群众付出感情才能得到群众的回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2013-08-23 17:32  

刘贤聪

就www.2396196827.com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除了学习规定的文献资料,又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1968年)、《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等文章,体会到认准群众,投入感情对于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只要对群众有感情,就难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错误。

带着感情去工作是基本工作方法,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是政治责任。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不易。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来自哪里?
一、认准群众是投入感情的基础

认清自己的服务对象即自己的群众,才能知道我们应该把什么样的人放在心里。那么什么是群众呢?在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的视野中,群众更多的是指工人群众,后面也包括进来了农民群众,他们组成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群众”概念的内涵,他把“工人群众”变成“全体被剥削者”的群众,而“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也就是说这里的群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等。

毛泽东对于群众的观点有了更大的发展,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中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在《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43年8月8日)中表述“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国民党是对立的,一个要人民,一个脱离人民。”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8页。

从以上这两段文字和毛泽东对于群众的大多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心目中的群众多是指地位比我们底下的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更赞同这样的观点,底层的需要我们服务的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群众,如果帮助他人的人是站在高位,那么我们服务的对象就是生活在低位的人群,就是我们的群众,是需要我们付出感情去帮助的人。当然“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是可以转变的,今天你可以是“服务者”,而明天我也可以是“服务者”为你服务,例如对于老师来说在学校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的群众,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来讲自己部门的党员和群众也是我们的群众,我们走到社会上,我们可能成为服务的对象,成为他人的群众。

只有弄清楚了我们面对的群众(服务对象),才有可能鉴别出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为谁付出感情,该为谁好好工作,而少犯唯上主义、唯亲主义、唯用主义的错误。

二、真心诚意才能融入群众

与群众建立感情,作为一个党的要求,需要制度的约束,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对军队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与人民建立了鱼水般的感情。在建设、改革时期,党把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始终保持好的传统和做法。

作为一个工作的个体,要与群众建立感情,需要身心的投入,只有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访得出情、解得了忧”,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才会觉得群众真伟大,群众真可爱,群众真可敬,就会发自内心地把群众当老师、当亲人。

我们会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明明是去看望受灾群众的官员,却在受灾的现场无动于衷,对群众的灾难没有一点悲悯之心,看到无助的灾民,竞有官员衣不沾一点泥、身无一把汗、眼无一滴泪。
相对我们的革命前辈,我们是多么的无地自容:1942年8月的一天,边区政府正在开征粮会议,天降暴雨,雷电交加,把参加会议的延川县县长击死。街上老百姓中就有人说怪话: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主席?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个话的人。可是毛泽东同志没有让追查,而是说要想想我们做了什么错事引起反感。后来检查发现,陕北这么个不过一百三四十万人口的地方,一年就征收19万大担公粮。公粮征多了,人民负担太重,他们不满。于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能再这样办了,决定把公粮减为16万大担,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群众的拥护。这个事件毛泽东后来在许多场合提到它,以惊醒我们的干部。毛泽东这是从群众的语言里判断出群众对我们的意见。

1961年7月16日至8月10日,刘少奇率领一支考察队伍,对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进行了为期26天的视察调研。63岁的刘少奇每天与大家一样,穿着雨衣、雨靴,戴着雨帽,在泥泞无路的林区里穿行。一天,刘少奇视察完吉林省伊春市寒月林场,坐火车回到伊春市,晚上又召集当地有关代表座谈,详细了解林业职工的生活情况。他突然问这里是否买得到酒。林区群众由于所处环境关系,有喝酒的习惯。可当时国家困难,缺粮少酒,林区交通又不方便,酒的供应极少。刘少奇了解这个情况后说:“林区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常年处于阴寒潮湿的环境中,必须要保证让工人有足够的酒喝。”他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保证供应,作为急需生活物资优先运到林区。刘少奇还提出,让林业工人就地安家,解决他们生活的困难。会后不久,林业部门的领导便派人到林区,给每个工人发了一双胶鞋、15尺布、一套秋衣裤,还送去了一些烧酒。以后工人的住房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

毛泽东时时把群众的生活放在心里,才体现出了他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和伟大的理论,仅以医疗卫生工作为例,便可体会出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体恤与关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向全国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1958年夏,毛泽东读了《人民日报》关于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一口气写下两首七律:《送瘟神》。这两首诗用鲜明对比的手法,一忧一喜,一抑一扬,生动表达了农家出身的毛泽东,对长年遭受血吸虫病折磨的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经过新中国医护工作者的努力,最终送走横行一方的“瘟神”血吸虫病的无比畅快。《送瘟神》诗无论从标题还是手法上,包括题序中作者所述不眠之夜的情景,都将毛泽东体贴、关爱普通群众的心态表现得鲜活感人。

我们的革命前辈们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甚至于当在建设中出现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问题,而当后来人做出公正的评价时,还有许多群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那就是他们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然一个人的功过是要客观等待的,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群众对他们的感情来源于他们对群众的真情付出。

三、把群众放到第一位才会赢得群众的感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言,但是要真正把群众放到第一位却很难说到做到。

我们现在有许多或者是有成就的人,或者是在仕途上卓有成效者,往往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认为这些成果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对自己付出的回报,住豪宅、坐豪车、穿名牌、吃排场都是应该的。结果是不能忍受同群众同吃、同住,只能高高在上,难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八日,在颐年堂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强调: “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不论你官多大,无非是当主席,当总理,当部长,当省长,那么大的官,但是你只能以一个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样,你的官更好做,更多得到人民拥护。”毛泽东告诫所有的干部,我们要从最低层的群众要求出发去工作。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论语》中就有“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不)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不)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浑焉。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这样的句子。什么是善呢?什么是好的呢?只要百姓认为善的就是善的,百姓认为好的就是好的。当人民的公务员不就是要这样等待着群众的评价吗?

读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从中了解到,他们的那些伟大的思想都是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劳动者,在他们看来,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党、为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是最值得学习和尊重的。毛泽东的许多题词都是为普通的民众、普通的士兵而作,如为英勇就义的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烧炭而牺牲的普通战士张思德撰文《为人民服务》,特别是1963年3月5日,为因公牺牲的普通战士雷锋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那是时代的强音,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生机勃勃、精神振奋的年代!

在建设时期的中国更需要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指导,我们只有重视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正确意见,才能把正确的意见上升为指导工作的理论,我们的事业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了实现“中国梦”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必由之路。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opyright © www.2396196827.com 宣传部  2013 Puer University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1号  邮编:6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