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通知: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通知    07-19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讨论会的通知    07-16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材料撰写的通知    07-16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工作安排    07-16      · 关于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的通知    07-15
 
 
 首页 
 文件通知 
 上级精神 
 学习材料 
 学习交流 
 媒体评论 
 工作动态 
 工作简报 
 专家解读 
 学院首页 
 
  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交流>>正文
新时期群众路线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
2013-07-22 09:46  

韩宇梅(思政中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国家建构,迄今已走过了革命建国、运动治国与执政兴国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群众”作为自己行使历史使命的参考群体,“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被称为是党的“传家宝”以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凭借着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大众运动,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革命建国的使命。在毛泽东治理中国时代,运动治国的方略虽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但客观上仍基本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的高度动员和深度控制,完成了国家一体化的目标。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国家建构逐步恢复到常规化、理性化的轨道上来,群众路线总体上演化为惠民亲民的政策主张。围绕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围绕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要求。作为一个领导着十几亿人口奔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党,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诠释,既是理论建设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一、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理论和文献中以及党的领导人的论述中,“群众路线”一词出现非常频繁,而且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是多变的,对于“群众路线”最为通俗和常见的解释和描述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个短句。党的十八大修正后的党章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的最准确、最完整、最规范、最权威的表述。

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中,“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强调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它们二者集中到一起,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而关于党的群众观点,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又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例如提出和总结概括提炼了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等等,这些都是“两个一切”根本观点的拓展、延伸和丰富、完善,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群众路线”内涵丰富性还体现在其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多重性上。首先,“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党的正确认识主要不是来源于党员干部自身的“认识实践”,而是来源于对“群众实践”的“认识”,党员干部思想和意识形成的材料来自群众实践及其对于群众实践的直接而深入的接触党。党要形成、发展、验证某种认识,就必须接触和深入群众的实践。其次,“群众路线”是一种价值取向,表明党不仅将自身和无产阶级作为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将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第三,“群众路线”还是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组织原则。党要以现代民主政治理论为指导,正确理解政党、国家、人民的关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二、群众路线的现实反思

1. “群众路线”的制度化缺失。群众路线在实际操作中停留在领导人作风的层次,缺乏有效的制度依托。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群众路线诚然体现在党所制定的大政方针符合民意,顺应潮流,但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日常的领导工作和决策部署当中。“党如何联系群众,除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外,并无更具体更广泛的制度上的规定,特别是在联系社会普通群众方面。群众路线对于共产党与其说是一种制度,还不如说是一种作风。虽然就传统而言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调查研究、蹲点、倾听群众意见等,党可以通过自身的系统实施群众路线,但就一个党员或党的领导干部而言,他是否联系群众以及多大程度上联系群众更多取决于他个人的民主作风而非制度,”[1]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路线,却缺乏基本的制度依托和机制保障,这不能不说是群众路线最大的一个缺憾。这也是中央历届领导要屡次三番语重心长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的道理所在,因为在缺乏制度依托的情况下,它的运作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很大的偶然性,需要上层不断警示以求得中下层领导干部的重视和遵行。

2.在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动或调整中,传统社会结构被打破,社会出现严重分化,许多领导在“谁是群众”问题上存在一定困惑。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趋利性被强化,当干部们因迷茫于“谁是群众”而不知道“为了谁”、“依靠谁”的时候,被强化的趋利性会作为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使他们选择与强势者合作,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正确的群众路线可能会被有意无意的回避。

3. 从“群众”概念本身来说,与“公民”概念不一样,并非总是积极的行动主体。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经典表述中,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再被强调,但主要还是从党的领导角度看问题,要求的是党对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尊重”、“支持”或者“保护。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路线中,群众是被领导、被代表、被服务、被教育、被解放等等的对象,群众主体地位的发挥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是否信任、放心群众,是否能够放下架子向群众学习。

三、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革命、建设和改革就会胜利,反之就会遭到挫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中央到地方,党和政府一直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制度,不断摸索和创新着密切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最新载体和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群众路线”就是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觉悟、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和使命,工作上一个重点和难点应是怎样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多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从教师方面来说,表现为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质量是否优良。具体体现为传输知识的信息量如何?其传输的知识是否得到了科学的阐述、使学生理解或信服?是否对现实问题做出较好的说明和分析?教师对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分析是否到位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表现为到课率、听课率和教学满意率的高低,即学生是否愿意来上课,来上课是否愿意认真听课,听课后是否真正入脑入心等。总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www.2396196827.com 效果,是实现课程育人目的的前提性条件。为此,要强化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度,引发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吸引学生“入座”。结合近两年主要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我尝试从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现在的教材体系,大都是按照理论要素来构建的,而教学体系也大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来讲述,这样学生会在第一印象中产生距离感。如果改为将所要讲述的理论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结构之中,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心理距离感就可能缩短。比如,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按照学生实际生活的领域,设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长城更巍峨”、“对职业的选择与思考”、“融入集体、发展个性”、“守望诚信”、“爱情婚姻家庭的情、理、法”等等专题,把原有体系中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念和观点,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各个专题中去。从鲜活生动的生活入手,不仅遵从了人的认识规律,也对于培养感性思维比较发达、但理性思维还不够充分发展的大学低年级学生科学认识事物的习惯有很强的针对性。由身边的问题逐步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理论探讨的乐趣。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一种培养和训练。其次,加强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和形象感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入耳”。教学中,教师运用自身的人格感染力,运用深情的语言和恰当的体态,传递出真诚、真信和真爱的信息,可以感动人;运用发生在我们时代的正反面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启示,可以打动人;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学生眼、耳并用,接受多感官信息,可以增强教育效果。最后,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身困惑为导入点,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吸引学生“入脑”。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注重讲清、讲透理论的根源、形成过程,并通过对过程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理论形成过程,探究理论的现实价值,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各种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我们的教学,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让他们在回答“为什么”时,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教学上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把课程理论体系讲清、讲透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在讲好、讲活上下工夫。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配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自己进入大学后的体会和困惑,谈自己在学习上的心得和不适,谈自己在人际交往上的经验和无所适从,这既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成才。对此,我们给自己的准确定位是,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不以“说教者”、“裁判者”自居,对待学生要做到细心、诚心、耐心、真心,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的欢迎和满意为原则,使思政课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013-7-19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Copyright © www.2396196827.com 宣传部  2013 Puer University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学苑路1号  邮编:665000